秋意渐浓,秦岭脚下的丝路科学城建设正酣。走进位于中央创新区的西安大剧院东侧,加速建设中的未来之瞳科学公园秋色初绽——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水面,翠绿的草坪层叠起伏,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成为中央创新区的一道动人风景线。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实拍图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位于中央创新区十字主轴交叉点,用地面积13.6万㎡,与西安创新馆、西安大剧院内外联动,呼应大剧院系列总部建筑,形成城山相映、山水相映空间格局。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实拍图
公园采用再生水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再生水生态利用与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同时将科学科普和生态本底有机融合,与西安创新馆及西安大剧院紧密联动,形成内外呼应的科技文化新内涵,并以永安渠水系为纽带,串联起滨水生活、商业文旅、科学科技和艺术文化,营造一个集科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效果图
“在再生水利用方面,我们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按照‘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补充原则’进行建设”,未来之瞳科学公园设计师关江介绍,公园主要再生水源为西安市第七污水处理厂,国际社区东岸污水处理厂作为备用水源,经西太路敷设的再生水管网对项目进行供水,通过永安渠水系生态系统自然储存净化,转化为具有生态属性的“生态水”,再退入天然水体,形成再生水、雨水生态涵养循环系统。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实拍图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实拍图
“我们还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设置了雨水花园、非植草类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地下储水池,通过打造四周高、中间低的层级跌水的地势,将周围的雨水完全收集到整个水体中,对水体进行补充收纳利用,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
通过再生水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西安高新区着力将未来之瞳科学公园打造成绿色、生态友好的自然环境系统。同时,高新区还采用大树草坪相结合的方式,在公园内广泛种植多种植物,充分激发这里的生态潜力。
“在水体中我们种植四季常绿的沉水植物,例如矮生苦草、大苦草、微齿眼子菜,既发挥植物的生态净化功能,也可以形成景观优美的水下草坪”。关江表示,在岸边,公园规划种植各类挺水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帮助构建自然生态驳岸,对进入水体的雨水进行二次截流,有效实现生态净化。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公园里规划设置的各类科普装置。作为西安创新馆科学、科创装置展示的外延与衍射,未来之瞳科学公园与西安大剧院、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共同营造了一个科学科技与文化生态融合的公共空间。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实拍图
公园以一条“科学之路”为动线,设置“时光流转”“听雨的屋檐”“雾森之门”等八大科普装置,形成“水润城市”“生命绿动”“万物生机”三大科普主题。各类科普装置结合自然中风、水、声等元素,通过趣味化、艺术化的表达传递科普知识,市民可以通过科普互动来了解其背后的科学知识。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实拍图
“其中,‘时光流转’以古代计时装置‘莲花漏’为设计原型,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时间是如何记录的,这个科普装置与丝路科学城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相呼应,体现了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与传承”。公园科普装置项目负责人王波介绍,“听雨的屋檐”设置有人工雨洒系统,市民可以步入其中,聆听美妙的旋律。
科普装置“时光流转”效果图
科普装置“听雨的屋檐”效果图
三大科普主题包含“水域净化师”“共生精灵”“树木的礼让”等一系列科普装置,以“生态之环”为主题,丰富整个园区的游客体验。公园科普装置项目负责人孟文政表示,“水域净化师”和“共生精灵”装置主要介绍湖内沉水植物和水生生物的净化功能,“树木的礼让”则科普了树冠羞避原理。
科普装置“水域净化师”效果图
科普装置“共生精灵”效果图
科普装置“树木的礼让”效果图
目前,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已完成绿化苗木种植、园路及广场硬质铺装施工,正在进行水体水生植物种植,同步根据种植进度进行蓄水,各类科普装置正在加工,等待进场安装。公园预计年底建成投用,建成开放后,将更好绽放出中央创新区的生态与科创魅力,进一步提升丝路科学城品质能级,展现“双中心”核心区建设的新气象。